查看原文
其他

围观!深度贫困村变成脱贫“样板村”,咋做到的?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窗台上时,和静县额勒再特乌鲁乡察汗乌苏村村民甫日外已忙碌了两个小时:喂土鸡、给两头牛添加草料、打开滴灌阀门给自家30亩玉米浇水……
随着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世代放牧的甫日外一家下山后逐渐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最后一公里》(ID:MqMsMx)特约记者张慧疆、薛云少报道

察汗乌苏村成立于2008年1月,其前身是莫呼查汗扶贫开发农场。2007年,为切实保护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环境,响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人畜下山来,绿色留高原”的号召,和静县将7个牧业乡因病、因残、因灾等情况致贫的贫困户集中搬迁至此。

察汗乌苏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4户,贫困发生率达到97%,人均收入只有700多元,2011年被自治区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村,是巴州38个贫困村之一。

近年来,该村在州县乡及社会各界的持续帮扶下,在巴州畜牧兽医局驻村工作队的精心指导下,2017年年底实现全村贫困户如期脱贫,整村退出深度贫困村。2019年被和静县确定为脱贫攻坚样板村。

搭建平台 激发村民致富信心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村民在参加工作队组织的农牧民夜校学习时,深深明白了这一道理。

该村第一书记纪军说,村里相继建起的鸡苗孵化厂、鸽子养殖场、牛羊品种改良示范点、额吉锅盔合作社、贫困户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村级电商平台和特色产品直销点,初步形成了“孵化+培育+饲养+销售”的产业链条,激发了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的信心,也让大家享受到了增收致富的红利。

在察汗乌苏村鸽子养殖场,村第一书记纪军(右)正和饲养员交流鸽子的饲养技术。


“去年7月,我领取了100只扶贫鸡苗,经过精心养殖,今年年初以每只80元至100元的价格卖了一批,收入6000元。目前,家里的30只母鸡正在产蛋,每月卖鸡蛋有300元的收入,一年下来仅养鸡一项纯收入就过万元。”甫日外是精打细算的人,也是发展庭院经济的“致富明星”。

在甫日外家的“和静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成效明白卡”上记录着:他家共有4口人,2014年人均纯收入2550元,2018年达到14283元,2019年21844元……

这组数据充分印证了发展庭院经济对贫困户快速增收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激发了他们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明天的动力。

庭院经济 铺脱贫增收路


精准扶贫就是要让村民干会干的事、做想做的事,才能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56岁的村民哈谢和牛羊打了一辈子交道,他怎么也没想到,通过牲畜品种改良,自家的牛羊身价“倍增”。

“5年前,工作队在村里建立了和静县首个畜牧科技扶贫服务点,用巴音布鲁克羊和杜泊肉羊进行杂交。当年,我家的20多只第一代杂交羊羔每只都多卖了100元,到2019年我家的每只羊羔可以多卖500元。”哈谢是村里有名的养殖户,说起品种改良,他滔滔不绝。

在村民哈谢家的羊圈里,村第一书记纪军(右)和他交流羊羔饲养技术。

“你看院子里今年产的羊羔,已经非常纯正了,现在每只可以卖到1500元。2018年我家的纯收入有5万元,2019年是7万元,今年达到9万元不成问题!”哈谢说,他家还种了12亩苜蓿、9亩红枣,收益也非常不错,他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精准扶贫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脱贫攻坚越到收尾阶段,脱贫任务就越艰巨。因户施策、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显得尤其重要。


54岁建档立卡贫困户傲日鲁木加甫,丈夫去世后,她自己带着孩子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拮据。3年前,她通过技能培训加入了村里的额吉锅盔合作社,每天工作6小时,月工资1500元。工作队还为她安排了乡村特设岗,每年工资6000元,加上家里土地流转、庭院畜禽养殖以及孩子在外务工等收入,2019年她家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8000元。

傲日鲁木加甫说:“我已经在额吉锅盔合作社工作三年了,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我们生产的锅盔已经成了和静县的特色美食,深受客户喜爱,不少客户还专门到合作社来订购。我们计划引进真空包装机,这样就可以把锅盔卖到乌鲁木齐、卖到内地去了,让全疆和全国人民都吃上我们做的美食。”


额勒再特乌鲁乡党委书记陈彦斌说:“经过几年持续精准扶贫,察汗乌苏村已完成了从深度贫困村到脱贫样板村的蝶变。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发展庭院经济、牲畜改良、精准扶贫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确保村民在稳定增收、持续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快,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最后一公里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编 辑 / 杨 凤
责任编辑 / 付瑞雪

推荐阅读


看!他们真的很拼!@觉得很“难”很“难”很“难”脱贫的你


你!一!定!不!想!过!这!样!的!日!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